當工作量增加,就必須增加休閒
用腦越多,運動也要越多
法寶雖然人人都有,但生活方式和態度,恐怕才是避免壓力上身傷害自己的關鍵。
王 桂 良有感而發指出,和歐美國家的人比起來,台灣多數人生活中只有工作,不懂得休 閒,不知 道如何讓自己放鬆一下。「美國總統可以到大衛營,一口氣休兩個星期的假,
但是,
我們的 總統不會做這種休閒。」台灣的政治人物也很少笑。
抗病、抗壓的治本之道,要從日常的工作和生活觀做起。《人生不是特技表演》作者
班 .庫巴塞克(Ben Kubassek)在書中提到:「大多數人都聽過自己心中那股提醒自己休息的聲音,可悲的是,大多數人對這股內心的聲音置之不理。」班.庫巴塞克曾經每週工
作八十小時,工作上的壓力,讓他得到「職業倦怠症」,這段時間,他甚至想要自殺結束一
切。班.庫巴塞克聽從醫師的話,到佛羅里達休假兩週半,在休息期間,他體悟到,過去他
一切以工作為重,沒有均衡的生活。而均衡生活精髓是:保持生活各層面的相同比重,「當這星期工作量增加時,就必須增加休閒的時間。用腦越多,就越需要花更多時間運動。」這個觀點,跟一般人的習慣大為不同。因為多數人總認為,工作太多就先犧牲休閒時間吧。
班.庫巴塞克同時在書中指出,有兩成的人在壓力下,健康不會出問題,他們對壓力有免疫力,因為他們過著均衡生活,這是其他八成人所沒有做到的事。
事實上,當壓力過度時,身體還是會不斷的對我們發出訊號,問題只是,我們有仔細聆聽身體的聲音,調整我們的生活嗎?「以前為了達成工作和目標,那種要把事情做好的『精神』力量太大,以致忽略身體發出的警示(長期腰痠背痛,以及下班後就疲倦、沒精神),我工作時甚至很難得覺得疲倦
,沒想到,一生病,『代誌就很大條』。」四十六歲的唐基明,前年因血癌住院做長達半年的化學治療,她康復後最大的感想也是:生活要均衡。
忙碌之中要過均衡的生活,運用巧思做好時間管理就很重要。班.庫巴塞克舉例,如果你有三個目標分別是:每天花半小時運動、半小時獨處,半小時祈禱,其實你就可以在慢跑時一邊祈禱,或獨自散步半小時,也可以把陪家人的時間和運動時間併在一起。
有些休閒或運動,看似很花時間,其實反而是「賺」到了。一位假日經常爬山的上班族指出,很多人在五天工作後,週六、日待在家看錄影帶或睡覺,但根據他的經驗,週六、日強迫自己去爬山,雖然身體很累,但晚上睡得好,隔週再回職場上,會覺得充滿活力。上一週的工作壓力,透過爬山發散掉,也不會遞延到這一週。這就是工作量增加,運動也
要增加 的均衡例子。「健康資產管理」也是一種投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