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星期二, 8月 07, 2012

施振榮:整合,才能扮演關鍵角色


施振榮:整合,才能扮演關鍵角色

       
Page 1 of 5
採訪整理/陳名君

過去二十年,台灣企業的競爭力在高科技產業,未來,台灣企業的競爭力在哪裡?升級,該走哪條路?

一九八九年我在總統府有一個演講,那時我個人看好競爭力的提升,是提高價值和降低成本,也特別強調降低成本是台灣的專長。

但事業或經濟成功的結果就是提高成本。因為要提高生活品質,所以事業或經濟成功的結果,就會提高成本。

因此我在十六年前就大聲疾呼要「創造價值」,這是我過去著力比較多的觀念,早期要創造價值著力在「品質」,但是品質是現在大家都具備的條件,所以價值就不高了。

用整合來創造價值

「創造價值」之後就是「創新」。現在大家也非常強調創新,但品牌創新在台灣還是非常有限。

因此最近這幾年,我談的是「整合」觀念,也就是用整合來創造價值。

從創造價值,到創新,到整合,是一個比一個難。在先進國家,以美國為例,企業都是在創新,不談品質,因為品質是最基本的。創


新、品牌、整合這些才是比較有價值的。

但相對而言,創新、整合跟降低成本比較起來,需要更多的時間投入。

創造價值和創新的人才比較難培養出來。創造價值的重點就是人才,人才培養需要更多時間,這些人才培養不能在課堂上取得,需要實務經驗。

實務經驗就一定要交學費,因為一旦投入培養人才,企業的利潤就會降低。如果沒有很強的意願和決心去培養,台灣創造價值的能力是無法提升的。

台灣過去二十年的競爭力,一方面是因為我們進入一個高度成長的高科技產業,並借重大陸低廉的資源、勞力、土地,剛好掌握一個機會。

但這個機會成長已經遲緩了。降低成本也已經到一個階段,台灣還是得面對更大的挑戰。這個挑戰要改善,比起過去產業升級更困難。

當年高科技發展時,企業剛好掌握這個新機會,在國內訓練很多人才,加上國外很多理工人才,回來台灣參加建設。

但是,未來台灣要升級,應該不是借重新的人才,最重要的是把現

有人才升級。因為台灣已經沒有人才了。台灣就是要把現有的人才,不管年輕的,還是現有、當權的人,把他的視野、格局、思維做重新的改變。

否則台灣要升級從哪裡來?即使錢多丟一點,幫助也有限。高科技現在每年缺幾萬人,新的人再投入進去,台灣的經濟發展卻仍在走舊路,而這條舊路空間愈來愈窄,仍舊沒有辦法解決問題。

系統創新,附加價值更高

如何把現在台灣人才,重新思考一個未來的發展空間,重點在於,從技術、產品,到系統、服務的創新。過去我們只限在技術跟產品的創新,系統、服務的創新就比較少。

但是到了系統創新就比較複雜,附加價值也會比較高。如果系統又變成一個服務的創新,或服務的平台,牽涉的人更多,影響也就更大。

這些新的方向,我感覺都不是太多年輕朋友可以著力。技術可以用大學畢業生,產品也可以用年輕人。但到系統、服務的創新時候,對大方向的掌握,社會歷練不足的話,就會無法著力。

現在,如何讓在位的人,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帶著年輕人去做這些事,是下一步升級的關鍵。




到最後開花結果的是那些年輕的人,但年輕人可能要歷練五年、十年以後,才有辦法接下這個任務。

年輕人前面也只是碰釘子。但你要成為有條件的人才,要有機會碰釘子,要有錢的人支持,才可以從這方面去發展。

系統整合,現在比較具體的是,科技化的服務。科技化的服務目前比較大宗的,是金融、流通、醫療。而且更重要的是,科技化服務的國際化。

如果問說美國的企業競爭力在哪裡?絕對是服務的國際化,不是製造的國際化。

「品牌」與「國際化」是關鍵

製造可以在一個地點生產全世界所要的,但要把經營服務的知識複製到世界各個角落,就牽涉兩個關鍵的東西,一個是「品牌的塑造」,第二個是「國際化的管理」,這些相對的也都是台灣缺乏的。

不過還好服務業是比較當地化。華人世界科技化的服務業,為台灣提供了跟先進國家競爭的空間,先進國家一下子要服務華人社會,可能不得要領,做出不對或太貴的服務。這就是台灣未來的一個機會。

整合就是把人與事,整合成更有價值的標的物。像是把服務弄好,

就包括硬體、軟體、訓練,以及對於被服務的人的了解,然後再開發成整個服務的機制,這都是屬於整合。

台灣在過去發展中,走在華人的前面,我們利用自己的條件去扮演一個關鍵的角色。

過去我們常做的是被整合者的角色,但現在以新宏碁為例,做的就是整合者的角色,新宏碁下面什麼都沒有,製造也沒有,只單純做整合的角色。

但如果能夠做到服務,在整個價值鏈上的整合,能在國際化品牌和國際化行銷,再進一步發展,這才是台灣未來該走的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