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性格擋了財路
全國首次理財性格大調查 解開你的財富基因
撰文︰劉萍
◆ 到百貨公司折扣旺季,建議花錢不眨眼的猴子們,把信用卡留在家,以免消費過度。(聶世傑/攝)
有位哲學家說,人生有兩本書不能不讀,一本是自然,另一本是自己。不過,很多人在閱讀自己時,似乎都漏掉了「金錢性格」這一章。
三十三歲的黃晴玫, 月薪不到五萬元,但身上不是穿著 Kanzo 的衣裙,就是手提著 Gucci 的皮包,看著鏡中打扮入時的身形,
黃晴玫對自己的外在優勢既了解又滿意,以致無法聽進好友們要她「少刷卡、多存錢」的勸告。
金錢對人們影響太大 但人們對自己的金錢性格卻了解得太少
兩年多前,在黃晴玫以十一張信用卡積下五十萬元卡債之際,她的公司突然倒閉,失去工作和收入的她,終於在滿櫃的名牌服飾中,第一次正視到,自己放任多時的金錢性格,會招致多大的災難。
精誠公司金融顧問陳望博的一位表妹,也像黃晴玫一樣花錢不眨眼,只不過她都把錢花在出國旅遊、招待海外友人上,大學還沒念完,陳望博的表妹就已經遊歷了將近十五個國家。
於是,在十年前信用卡尚不風行的年代,陳望博正在念企管系的表妹,每個月未繳清的卡費就維持在三萬多元的高檔。而念電腦系的陳望博,則因為找到台中榮總醫院電腦室的工讀機會,居然能在兩年之間攢下十萬多元,存做生活急難金。
有天,才從國外玩回來的表妹急忙地到陳望博家找他,結果不是送紀念品而是要借錢。隔了一會兒,陳望博對表妹說,他把錢放在書房的某本書裡,表妹趕緊跑去書房找錢,卻只找到一張又一張寫著「錢在第×排第×本書裡」的指示,才找了三張,表妹就氣得翻臉,陳望博則比表妹更不悅地回說:「我賺錢,為什麼不是我去玩,而是借給你去玩。如果你連錢都懶得找,怎能了解我賺錢的辛苦?」
不知是陳望博的重話打擊,還是身上極度沒錢的影響,後來陳望博表妹的金錢性格開始改變。現在,陳望博的表妹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在美國的大學教書的她,不但晚上會到社區大學兼課,還打算把家中的一間房出租,以減輕貸款壓力。最近,陳望博接到表妹的電話,居然談到了財務規畫,「也許,生小孩不但可以改變體質,還能改變性格吧!」陳望博打趣地說。
從黃晴玫和陳望博表妹的身上,可以看出,金錢性格對人們的影響太大,可是人們對自己的金錢性格卻了解得太少。
人們缺乏對自己金錢性格的了解 也將金錢視為一個禁忌的話題
在英國極受敬重的心理學家亞德里安弗海姆(Adrian Furnham)與麥克阿蓋爾(Michael Argyle)就指出,金錢一直是個禁忌的話題,大家只要一談到錢,就覺彆扭、失禮或俗氣,比起性和死亡似乎受到更大的歧視。
西方國家尚且如此,東方民族如台灣人對金錢的態度,更是放不開來,遑論去討論自己的金錢性格了。東吳心理系副教授邱耀初表示,因為人們缺乏對自己金錢性格的了解和影響,也就不知道有些金錢性格的問題,其實與家庭、個人習慣,甚至是生理和神經有關。
十五年前,在心理學和經濟學界都不太重視「金錢心理」時,美國知名的心理治療師奧莉維亞梅南(Olivia Mellan),就開始研究人們與金錢之間的關係,並因此成為化解人們金錢衝突的專家。她一再強調:「面對金錢,也就是面對自己。」因為一個人的金錢性格,承載了他對財富、愛情、權力、控制、自我價值等生活與情感需求,若不了解自己的金錢性格,如何解決生活中所發生的問題。
另一位在加州創辦財務心理學公司(Financial Psychology Corp.)的凱薩琳葛尼(Kathleen Gurney),則是從一九八一年開始,以問卷方式訪問超過三萬名不同階層人士,透過賺錢、消費、儲蓄,以及投資方式等因素,歸納人們具有狩獵型、完美主義、悲觀型等金錢性格。
葛尼認為,了解自己的金錢性格,可使我們對自己的生活有一個較為誠實的看法。「如果不知道自己的金錢性格,就不會知道是什麼因素阻礙你賺錢,你也就不會改變現狀,而成為金錢的受害者。」
近幾年,台灣民眾流行從星座、生肖或血型以了解自己的性格和運勢,因而使得一些銀行、投信等金融服務業者,順勢推出理財或投資性格的測驗。但陳望博與普羅財經網執行長羅立群認為,這些測驗稍嫌簡略,而其所提供的建議又太產品導向,參考性並不高。
<下一頁> │<回首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