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星期五, 8月 10, 2012

人才戰 一場要求敬意的戰爭


人才戰 一場要求敬意的戰爭
呂玉娟 11/28 02:33 



凡有過擔任主管經驗者,想必都免不了有以下這番喟嘆:「好用」的人才難尋。培育人才誠然需費時、費心,但在第一步招募人才上本身就極為不易,形容其過程宛如大海撈針般並不為過。




雖說當今大學院校林立,大學、研究所畢業生遽增,出國學藝喝過洋墨水返國者也不在少數,然而在人才招募的過程,發生令主管長嘆「找無人」現象者,屢見不鮮。

以筆者親身經驗為例,從人力銀行中精挑細選了看似學經歷俱佳的諸多應徵者,到了約定時間,總免不了「等無人」的景況,尚記得要打通電話來告知者,已屬知書達禮之輩;更多的是到了約定時間了無聲息,來是不來,沒有隻字片語,也未有半點音訊,此後更彷彿人間蒸發一般,頗讓人懷疑是否之前的約定似是在夢境中底定般不真切。

這般的情事並非特例,筆者有位朋友任職某高科技公司主管,也曾嘆道:某次應徵一名工程師,有位應徵者三番兩次在面試當天臨時更改時間,理由都是:「抱歉!我忘了」。改到第三次時,再有耐性的人也受不了了,他婉轉地告訴該位年紀輕輕記憶力就呈衰退狀態的應徵者:「沒關係!下次也不用麻煩再記起來了。」

如此的行事態度,連入門的資格都構不上,更何況是要「能用」,甚至是「好用」。也因為如此,即使許多人喟嘆著畢業即失業,工作機會是僧多粥少,但不可否認,企業界仍存在有許多粥等著有人來喝,對有點能耐的人來說,常常是多碗粥爭相端到他的面前等著他喝,但胃口再好、體力再好的人也只能取其一二,多了也吃不下、消化不了。人才的供需之間的斷層與鴻溝,著實讓企業主與管理者,「一顆頭顱抱著燒」(台語)。

籃球vs.躲避球

《贏得人才戰爭》 (Winning The Talent Wars)一書作者Bruce Tulgan曾指出:「在可預見的未來,最好的人才--具知識、技巧、創新、經驗、企業家精神、創造力、勇於冒險的超級人才,將持續供不應求。」前述所形容的人才特質,不要說全部具備,只要具備一半以上的特質,如此的人才就足以讓專業經理人及主管階層視為瑰寶,甚至因擁有這樣的人才而感到幸福無比了。

在知識與人才成為企業最重要的資產與價值所在的現今,多數企業主與經理人已然了解優秀人才的留任與累積,是企業首要的生存策略,也因許多組織中的領袖及經理人都不諱言,他們花愈來愈多的時間、精力及金錢在招募各階層的人才上。也源於這樣的認知與體悟,使得「好用」、「耐操」的人才,愈發地炙手可熱;而對於被動、安於現狀、不思創新的人,企業也愈來愈沒有耐心及愈來愈不可能花成本來等待他們改進或上進。

企業人才爭奪戰的愈益熾熱,意味著炙手可熱的人才人人搶,但「不動如山」的燙手山芋則人人怕。如何讓自己在職業的競技場當個企業爭相搶奪的籃球,而不是讓企業敬而遠之的躲避球,真的關乎自己在專業、學習、態度以及情緒上的修為,不可不時刻自我砥礪。

提昇潛力之爭

另一方面,從現在到未來,知識工作者都將是為企業創造價值的中流砥柱,他們的型態與心態,正是全球智慧資本先驅萊夫.艾文森 (Leif Edvinsson)所形容的:知識游牧族。逐水草而居的知識游牧族,其行腳將落腳於何處?端視企業能否提供豐足的水草、充沛的陽光及寬闊的草原,如是,知識游牧族就會帶著一身的家當(不是牛羊,而是一身的知識、專業技術與絕學)前來駐足。多數企業主會將股票、紅利、獎金及種種福利視為理所當然的水草,更有甚者,提供按摩服務、三溫暖設備、好咖啡、佳餚美食……,竭盡心力塑造極富誘因的環境,但無論如何,千萬別忽略了萊夫.艾文森切中要點的一句話:「適才適所,讓人才覺得受重視、也真的受到重視,在此環境中可以自我提升,他們就會留下來,這是再多的摸頭與利誘都不能改變的基本事實。人才的戰爭,是一場要求敬意的戰爭,也是提升人類潛力之爭。」值得深思!慎思!

(作者是中國生產力中心能力雜誌總編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