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一片希望的森林
吳晟荷鋤田中央 大口朗詩恣意快活
Page 1 of 6
--------------------------------------------------------------------------------
撰文︰何世芳
詩人吳晟致力平原造林,除希望涵養水分外,也能讓村民有更多樣的生活空間。(何世芳攝)
從小就對植物鍾情的吳晟,花在田裡與植物相處的時間,比花在文學還多得多;甚至因為太喜歡植物,吳晟二十多年前就有平地造林的夢想……
「如果台灣的平原可以廣泛造林,並保存具蓄水功能的埤塘,其實不必興建新的水庫也不會缺水,也不必年年祈求颱風只帶來雨量而不帶來災害。」詩人吳晟邊掃著居家前的樟樹落葉邊說著。
與其他鄉土文學家相較,吳晟是極為特殊的一位,因為其他人不是老早移居大都會,就算還居住在鄉間,也只拿教鞭不拿鋤頭,而寫過《泥土》《農婦》《吾鄉印象》等書的吳晟,自二十出頭從屏東農專畢業回彰化縣溪洲國中執教,課餘時便幫忙寡居的母親種田,近四十年不曾中輟。
民國八十八年母親過世,吳晟因為對土地深厚的感情,所以寧可背負龐大的經濟壓力,也要把分給哥哥與弟弟的農地、三合院產權買下來,不讓母親耕作了一輩子的土地被賣掉。兩年前自溪洲國中退休後,他除了在靜宜大學兼任台灣文學講師與一年期的南投縣駐縣作家,便全心投入於讀書與平地造林工作。
養護樟樹 最甜蜜的負荷
騎上腳踏車,不斷聽到鄰居招呼他「吳老師」的吳晟,笑著表示:
「不到三十六歲的台灣人,都讀過我那篇收錄在國中國文課本的詩〈甜蜜的負荷〉,所以常常有人誤以為我是國文老師,其實我和太太都是生物老師。」
「我從小就對植物很有興趣,所以才會去讀農專的畜牧系,而我花在田裡與植物相處的時間,比花在文學還多得多;你看我寫的東西,其實大部分也跟植物有關,所以絕不是不務正業。而且,因為我實在太喜歡植物,所以半說理半誘騙小兒子去讀中興大學森林系,不過他後來轉向了音樂。」
吳晟原本二十多年前就有平地造林的夢想,但是因為母親堅持農地一定要種植經濟作物,他只好先從老家圳寮三合院前種植樟樹開始。經過二十多年的細心照料,數十棵樟樹已經卓然成林,吳晟在林間擺設了長桌坐椅,樟樹香味醒神怡人,除了陰雨濕冷天,吳家幾乎都在樟樹綠蔭下用餐,所有來訪的客人都讚不絕口。
母親過世後,吳晟便在兩甲的田地上開始付諸實踐自己長年來的夢想,也得到了太太與三名兒女的鼎力支持,媳婦與小兒子的女朋友也都挽起袖子幫忙。
吳晟的家人都和他一樣,有著他對文學與農村的熱愛,同樣出過好幾本書的太太莊芳華今年甫自教職退休;女兒吳音寧剛拿下高獎額的法律文學創作獎首獎;大兒子吳賢寧擔任彰化基督教醫院醫師,今年與去年兩度拿下璜溪文學小說獎;小兒子吳志寧所組的九二九樂團在中部頗有名氣,十月底即將發行首張專輯。
拓寬田埂 給樹木呼吸的空間
平地造林的第一步,吳晟先把農田靠溝圳的田埂拓寬成產業道路的寬度,在上面種植酪梨與台灣欒樹,只花三年便長成了一排綠色長城,酪梨的種子來自台南縣大內鄉,台灣欒樹到了秋天,五彩繽紛極為顯眼。
「台灣人實在太努力了,其實田埂寬一點,在上頭種樹,不但可以遮陽蔽雨,也可美化頗為單調的農村景觀;但台灣人就是為了增加一點收成,使勁地把田埂愈挖愈細。台灣人有時努力過了頭。」自稱擁有「台灣最寬田埂」的吳晟感嘆:「不但把水溝全都水泥化,學校操場全都舖上 PU 跑道,連行道路樹的根也都被柏油路團團包住,連保留一平方公尺的土地讓樹木吸吸水分都不肯,土地涵養水分的功能都被破壞光了。」
「我希望未來兩甲農地全部造林,不過一開始先種兩、三分地熟悉流程。」吳晟考慮了許多樹種,最後選擇桃花心木和烏心石來造林,原因是這兩種中海拔樹的樹葉飄香、葉型漂亮,桃花心木成木需二十年、烏心石成木需三十年,相較於其他樹種來得短,而且都是材質被評為一級木的優質樹種,「我在家裡種樟樹,在田埂種台灣欒樹,在農地裡種烏心石,是著眼於它們都是台灣原生代表樹種。」吳晟分析著。
「樹苗的種子是我到台中市中興大學校園裡撿來的,為了更了解這
兩種樹,還跟著小兒子到森林系裡上課。」開始培育桃花心木和烏心石樹苗時,正值吳晟擔任老師的最後一年,他便在生物教室旁培育樹苗,等到一年後可以移植時,再一盆盆載到幾公里外的田裡,「幸好培育樹苗是我的專業,否則光這一樣的成本便無法估計,只是必須完全靠人工,說實在蠻累人的。」
平地造林 政府竟成最大阻力
平地造林四十多年來,帶給吳晟最大打擊的,不是經濟壓力,不是天災病蟲害,而是主管林業的農委會林務局。光整地便花費不貲的吳晟,前兩、三年得知林務局在鄰鎮召開補助平地造林的說明會,興沖沖地跑去參加,與會官員當場告訴他符合補助的規定,但是他隔日到鄉公所辦理申請手續時,公所人員卻一問三不知;最後反倒是吳晟跟他們解釋政策、自己影印範本,農業課才勉為其難地辦理。
然而,吳晟申請的公文從鄉公所經縣政府,上呈到林務局卻被駁回,理由是,他的農地屬「特定農業區」。向來溫文爾雅的吳晟忍不住地生氣罵道:「我種田種了半個世紀,到這時才知道我的田屬於特定農業區,但特定什麼,卻沒有人知道,那又為什麼允許其他人休耕、種花或蓋農舍呢?我不是在乎這些補助,只是希望早一點完成造林,如果沒有補助,也只不過是按部就班地造林而已。」
不死心的吳晟除了繼續辦理申請手續,也請縣籍立委召開公聽會。拿出一堆其他縣平地造林補助案掛零的剪報,吳晟依然怒氣不減的
說:「我都辦不了,那麼其他農民也一定更辦不了。我這麼熱切地響應政府的政策,但政府就是不理我,那麼這個政策是不是假的?辦那麼多說明會幹什麼?」
兩全其美 鄰人種瓜代除草
基於對「吳老師」的尊重,鄰人不敢嘲笑吳晟為何不種稻而種樹,只是不斷地問他,幹嘛要種這些「豬不吃、狗不啃的東西」?吳晟整地調整株距植苗後,更累人的工作接踵而至,長得比樹苗還快的雜草拔不勝拔,「雇人拔草成本太高,我又不願意噴除草劑,最後還是靠鄰居幫忙,才想出一勞永逸的辦法。我把林下的土地免費提供給他們種花生、南瓜,他們便自動把雜草除得乾乾淨淨,他們高興我也高興,兩全其美。」
經過一千多個日子,桃花心木和烏心石已從小樹苗長至兩、三個人的高度,更成為圳寮村老老少少散步休憩的好去處;現年六十一歲的吳晟,希望在七十歲時能完成造林的心願。「我造林既不為賺錢,也不單為自己,除了希望造林可以涵養水分外,增加生物多樣性,未來也會辦一些活動,讓村民有更多樣的生活選擇。」
秋意如詩,已然翩翩,詩人繼續掃著樟樹落葉,他種樹,希望後人來乘涼,而或許他的平地造林計畫,就是他在彰化平原所寫的一首詩。
吳晟小檔案
年齡:61 歲
學歷:屏東農專
經歷:彰化縣溪洲國中執教、靜宜大學兼任台灣文學講師、南投縣駐縣作家
家庭狀況:已婚,育有二子、一女
著作:《泥土》、《農婦》、《吾鄉印象》等書
(本文轉載自今周刊第357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