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8月 08, 2012

名師選股/毛仁傑投資華碩2年、獲利3倍




名師選股/毛仁傑投資華碩2年、獲利3

華碩跟著Intel成長
 
Page 1 of 5

--------------------------------------------------------------------------------

文◎毛仁傑口述、張國蓮整理





前言:華碩在PC年代跟著Intel成長,具備「合理利潤產業(或產品)」與「核心技術」兩大優勢,毛仁傑抓住華碩成長契機,並定期確認產業趨勢與華碩獲利情況,以兩年時間獲取三倍的投資報酬。


全球主機板龍頭華碩電腦(2357)是投資成長股經驗的最佳代表作。回想1990年代,當時PC產業才剛進入大幅成長初期,創投公司已密切注意華碩很久,有天在創投工作的學長跟我說:「奇怪,為何Intel升級或出新產品時,華碩總是有辦法率先推出產品。」

這句話引起我的注意,因為Intel是硬體業的龍頭,華碩能夠跟上Intel的腳步,實在不簡單,加上我到光華商場實地察訪時發現,華碩的主機板訂價雖比同業高,但卻供不應求,這情形說明華碩有其獨到之處,可能是黑馬潛力股。

成長股兩要件:合理報酬成長產業、核心競爭力

成長型產業的特徵是供給與需求同步推動,而且需求推動的力量大於供給推動。那麼要如何確認某一產業是屬於成長型?最簡單的指標就是營收,它是出貨量與平均價格相乘的結果,當產業不斷成長,市占率不斷擴充時,營收與獲利自然跟著水漲船高,因此我認為一個成長型產業的營收必需每年成長兩位數,而且持續至少35



年。
再回到當時來看,PC產業正在成長的初期,華碩有Intel力挺,以號稱PC業航空母艦的主機板為產品,價格雖高卻廣被客戶接受,顯示華碩的技術與產品具有核心競爭力。

華碩位處「合理利潤產業(或產品)」,同時有擁有「核心技術」,因此未上市時就已經是百元俱樂部成員,有小龍頭的架勢。當它於19961114日掛牌時,連續10天無量漲停,根本買不到,直到股價站上200元時,才有機會開始買進。

追求滿意報酬率,定期檢視投資成果

華碩股價在200300元盤了近一個月,我逢低就加碼,初步鎖定50%的獲利目標,這是依據較高成功機率邏輯──追求滿意報酬,並考慮股市大多頭環境所設定的,亦即股價站上500元後,我才會考慮獲利了結。

設定的獲利目標在進場後三個月達到,於是我檢視了當時投資華碩的理由,發現合理利潤產業與核心技術兩大要件並沒有改變,華碩的財務報表非常漂亮,1997年與1998年均配發15元股利。基於股價尚未充分反映滿意報酬,而且也沒有其他更好的標的可以替代下,我繼續持有華碩,但每增加50%的獲利就檢視一下當初投資的理由,以確認投資價值是否依然存在。


為何要定期檢視投資標的?那是因為股價是一種動態移動的過程,投資判斷當然也是一種移動的過程,必須定期檢視、確認當初投資的理由有沒有消失、改變,若沒有消失或改變,就可以繼續持有。
我一直到1998年才出清華碩,當時華碩股價已達800元,PC產業依然火紅,但卻開始要步入成熟期,這表示合理報酬將被壓縮,在股價幾已反映合理報酬下,我獲利出場,投資報酬率達三倍。

確認基本面趨勢,避開技術面股價波動煎熬

基本面決定股價趨勢多空方向,技術面則決定股價波動大小。通常投資人較容易確認基本面與股價趨勢,但常會ㄍㄧㄥ不住股價波動而被洗掉,偏偏股價一定會波動,而投資人通常會因股價波動而做錯決定。

投資成長股的時間通常比較長一些,當股價盤整或回檔時,自己買的股票沒漲而其他股票漲,或者達到一定獲利要不要賣,常常煎熬著人性,讓投資人無法從一而終。

以華碩來說,我一進場後就面對華碩股價在200300元附近來回盤整近月的情況,試想每天看盤,但卻看到它一會兒下跌、一會兒盤整,而其他股票又剛好往上漲時,等於是幾分鐘就被電一次,很難ㄍㄧㄥ得住不跑。但太多經驗告訴我,ㄍㄧㄥ不住而追著輪漲股跑時,通常都是失敗的。


為確保投資成功機率,我會藉由翻閱相關書籍或到光華商場察訪來確認當初看好的理由,增強持股續抱的信心,但還是會ㄍㄧㄥ不住,所以我採取至少50%核心持股,允許自己以持股的20%左右來反映人性,做為ㄍㄧㄥ不住時調節的比例。例如華碩股價到達500元目標之前,我偶爾會調節1020%的股票,在第二階段股價700800元附近時,我會調節2050%。

另外,我從投資日本軟體銀行的經驗(投資期間一年,獲利三倍)發現,當你跟大盤保持適度的距離時,可以有效避開輪漲的誘惑跟技術面的煎熬,也就是只看一下收盤,定期檢視當初看好的理由是否改變即可,投資心情反而比較輕鬆,投資成果也不錯。建議投資人借助保持適當距離的方法來提高投資成長股的成功機率。

毛仁傑投資成長股的祕訣

1.確認產業成長性:產業營收每年需有兩位數成長率且持續至少35

2.確認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多來自於技術、管理等,較難有明確判斷指標,多半是由研究單位等法人來判斷。判斷指標包括業務競爭力、領導階層管理能力、訂價能力等。

3.財報指標:每股盈餘、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的成長性要高於產業平均。尤其代表本業經營獲利的營業利益率要維持穩定,即使下


[ Continued from preceeding page... ]




降,速度與幅度也是愈緩愈好。另外成長股需要資本,以配發股票股利為主,營收成長率至少需與股本成長率一致。
4.投資成長股需要適度的距離,才能避開股價輪漲的誘惑、技術面的煎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