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8月 08, 2012

厲害的將官


厲害的將官
     有位高級將官來到了一處泥濘的黃土斜坡,吉普車的四個輪子,卡在黏稠的黃泥
     巴裏,動彈不得。

     將官看到附近有幾個渾身泥漿的士兵,坐在一旁休息。便開口問他們:「部隊正
     在練習中,演習視
     同作戰,你們怎麼會在這裏摸魚呢?」
     其中一名士兵起身立正回答道:「報告將軍,我們是經過裁判官判定,已經陣亡
     的士兵,不能再參
     加演習,所以才會坐在這裏!」
     將官滿意地點點頭走,說:「很好,看來你們很遵守紀律。來,過來幫我推推吉
     普車,好讓我們可
     以離開這裏!」
     那名士兵又回答道:「報告將軍,對不起,我們是已經陣亡的士兵;演習視同作
     戰,按道理來說,
     我們是無法為你推動吉普車的。」
     將軍受到這一陣搶白,不由得楞了楞,但畢竟他是身經百戰的高級將官,馬上反
     應過來,繼續說:
     「好,駕駛兵,你去那邊拖他們那幾條屍體過來,墊在我們的吉普車底下,好讓
     我們可以趕快離開
     這裏!」
     幾個懶惰的阿兵哥聽將軍這麼說,連忙站起身來,開始用力去推吉普車……

建立人脈,找到好工作


建立人脈,找到好工作

前言:工作哪裡找?這是現在所有工作者的共同疑問。履歷表寄了上百封,卻是石沉大海,毫無音訊。面對就業市場的萎縮,寄履歷表已經是無效的求職工具,真正重要的是建立關係,長期累積你的人脈資源,主動為自己創造機會。


根據人力資源管理協會(Society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與《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共同針對人力資源主管與求職者所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有95%的人力資源主管或是求職者透過人脈關係找到適合的人才或是工作,而且有61%的人力資源主管以及78%的求職者認為,這是最有效的方式。

此外,根據《富比士》雜誌(Forbes)的調查,成功找到工作的求職者當中,有75%是透過人脈關係。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資料,63.4%的工作者是透過非正式的管道找工作。

一般人或許認為只要努力工作、有不錯的工作表現、豐富的工作經歷,自然可以找到工作。透過關係找工作,似乎不是正當的管道。事實上,人脈關係就像是你與工作之間的一道橋樑,如果沒有了這道橋樑,即便你有再好的能力,也於事無補。相反的,如果沒有優秀的工作能力,就算有再多的橋樑,一樣會無功而返。

「建立人脈關係是為了接觸更多的人,創造更多的機會,」《建立
專業人脈關係》(Power Networking)的作者唐娜‧費雪(Donna Fisher)說道。換句話說,你不是為了找工作而建立人脈,你的目的是認識更多的人,取得更多的資訊,增加工作選擇的機會,而不是去求一份工作。
澳洲工程科技管理轉職顧問公司(ETM Placement)的總裁艾倫‧摩爾(Alan Moore)便提到了建立人脈關係的重要目的:

‧增加自己的能見度,讓更多的人認識你。

‧隨時掌握最新的趨勢與觀點

‧瞭解相關產業的人事動態

‧找出職業生涯更上一層樓的機會

‧觀察是否有機會轉換新的生涯

不要以為履歷表才是求職的重點。「事實上,真正的關鍵點是建立人際關係,」位於芝加哥的海斯人力顧問公司(Heidrick& Struggles)的管理合夥人達爾‧瓊斯(Dale Jones)說道。

尤其在目前就業市場屬於買方市場的時候,你更應該主動出擊,為


自己創造更多的機會,而不是消極的寄履歷表、被動的等待回音。
另一方面,有許多企業的重要職務均沒有採取公開徵選的方式,而是透過人脈關係求才。對於企業而言,與傳統的履歷表相較,人脈關係是更可靠、更準確的求才方式,對於潛在的人選可以有較精確的判斷以及深入的觀察,成功的機率比較大。

以下我們為所有工作者整理出成功建立人脈關係的12項原則,幫助你成功找到心目中的理想工作,在事業生涯中更上一層樓。

原則1.確認人脈資源,有效管理名單

一般人的人脈關係可以分成以下三種類型:

‧個人網路:包括你的家人與朋友,或是與你最親近的人。

‧社會網路:你時常聯絡或是比較熟識的人;之前任職單位的同事或是主管;鄰居或是朋友認識的人;你的理財專員或是汽車業務員等。

‧專業網路:例如專業協會、俱樂部、校友會等的組織。

寫下你現有的人脈資源,包括以上提到的三種類型。回頭翻閱你的電話簿或是名片本,把所有你能想到的人全部都列出來。透過這份人脈資源名單,可以看出自己的人脈關係組合特性,瞭解哪些地方


有所不足,必須加以改進。最後,再想想,哪些人未來有可能成為你的人脈資源,也把可能的名單列下來。
為了更有效的管理自己的人脈關係,可以善加利用資訊科技。目前有許多的電腦軟體,例如微軟的Outlook等,都有通訊錄管理的功能。除了輸入個人的基本資料外,最好加上興趣嗜好、專長、人格特質等有助於你認識這個人的資料。然後依據職業類別或是其他的條件加以分門別類,方便日後的查詢。

原則2.克服害羞的個性,建立自信

建立人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主動認識別人,和對方談話。不要害怕被拒絕或是覺得不好意思。

對於個性較為內向害羞的人,位於紐約的感知策略生涯顧問公司(Sense-Able Strategies Inc.)總裁茱蒂‧蘿絲瑪琳(Judy Rosemarin)有以下的建議:

1.改變不正確的想法。你可能認為是有求於對方,感覺沒有面子。或是害怕惹人厭、遭到對方的拒絕。不要忘了,建立人脈的目的是認識別人、取得資訊,不是要求對方介紹工作給你,所以這樣的顧慮是不必要的。更不用擔心會引起對方的反感,沒有人會當面回絕認識新朋友的機會。

2.找出最讓你感到不自在的原因。舉例來說,如果你害怕在不認識的人面前介紹自己,可以找你最要好的朋友幫忙練習,訓練自己的技巧,直到你能自信而自在的與不認識的人開口說話。
3.事先準備好可以談話的內容。你可能因為不知如何與陌生人聊天,而感到不自在。只要是先做好功課,想想最近有哪些熱門話題。或是,如果可能的話,事先瞭解對方的背景或相關資料,這樣就不用擔心無話可說。

4.設定具體目標,確實執行。你可以設定具體的目標,例如每星期應該打幾通電話、有幾次會面、參加什麼樣的活動,要求自己一定要確實達到目標。此外,必須隨時記錄,定期追蹤成果。

建立自信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從你最熟悉的人開始,訓練自己建立人脈的技巧。但是不要過度依賴親近的朋友,你必須不斷的擴展自己的人際網路,認識不同的人。

原則3.瞭解自己的溝通模式,截長補短

多瞭解自己,才能善用自己的優點,彌補自己的缺點。你是否喜歡遇到新的朋友?喜歡參加社交活動?在別人面前,你是否可以很有自信的談論自己的優缺點?你是不是比較喜歡透過電話或是信件的方式與人溝通?

根據一項調查,關於對方的說話內容,我們通常只記得7%,但如


果是肢體語言的部分,比例則高達了55%。換句話說,面對面的溝通是最有效的。如果你過去習慣透過電話或是信件與人溝通,應該立刻改變方式。
又好比說,外向的人可能會認識許多新的朋友,蒐集到最多的名片;如果是內向的人,認識的新朋友可能不多,但是對於每一個人有較深入的認識。如果你很清楚自己的性格取向,便能有效發揮自己的優點,改進缺點。

原則4.人脈關係多元化,增加機會

不妨想一下,你所認識的人是否都和你很像?你們的背景是否很類似?對於很多事情的看法你們是否都很一致?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可要注意了。這樣只會讓你的生活圈越來越狹小,機會越來越少。

你應該接觸不同專業領域、不同成長背景、不同國籍、不同年齡層的人,當你認識的人脈資源越多元,代表機會更多,或許可以因此找到新的生涯選擇。

另一方面,這也有助於個人的成長。當我們長期固定身處在某個領域當中,思考模式就會變得僵化而單一,習慣於現狀,變得不願意接受新的挑戰或是機會。在目前競爭激烈的環境中,一旦失去彈性,也就失去了優勢。認識不同背景的人,可以帶給你新的刺激、新的觀點,更加瞭解外在環境的變化,強化自己的調適能力。


原則5.準備好自我介紹,10秒鐘就好

對話的前30秒種是最重要的,決定了接下來雙方是否還能繼續對話。你必須把握這段時間好好介紹自己,建立對話的基礎。所以平時就應該事先準備好簡短的自我介紹內容,隨時可以派上用場。

介紹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0秒鐘,內容包括你自己以及工作的內容,盡量提到可以讓對方印象最深刻的內容。例如:

「我是來自聖荷西的創投家,專門投資無線網路科技公司,投資金額大約在1千萬到5千萬美元之間。」

「我在人力仲介公司服務,專門為網路創業公司尋找有經驗的主管,去年成功的媒合了17位副總級以上的主管。」

除了介紹自己的職業和工作內容外,最好提及工作上的具體成績。派克威職涯訓練公司(Parkway Training Associates, Inc.)總裁安‧渥爾夫(Ann H. Wolfe)特別提醒,不要感到不好意思,在別人面前隱藏自己的能力或是成就,或是謙稱自己沒有什麼才能、沒什麼成就等等。要自信的表現自己,給予對方深刻的印象。

此外,依據場合的不同,可以適度修改自我介紹的內容,像是參加行銷活動與網路公司記者會,自我介紹的內容就會有所不同,但是


原則是一樣的:讓對方記得你。
原則6.聯絡關鍵人選,瞭解產業訊息

在你的人脈資源當中,必定有某些人擔任公司的高階主管、人力資源主管、關鍵的決策人員,或是從事就業輔導、人力仲介等的工作。這群人非常瞭解目前企業的雇用情形或是產業的發展趨勢等等,是重要的資訊來源管道。

不妨主動打電話聯絡,詢問對方是否願意與你會面,進行諮詢性面談(informational interview),你可以藉此機會多多瞭解市場的變化。還是要提醒你,這不是要求對方介紹工作給你,你的目的只是蒐集資訊,不要把這次的會面當成是求職面談。

原則7.參與社交活動,擴展人脈

有時候主動聯絡卻被對方拒絕可能會讓你感到沮喪或是失望,不過參與社交活動就比較不會有這種負面的感受。「有一位個性害羞的系統分析師,在朋友的婚禮派對上找到了新的工作,」杜飛生涯顧問公司(The Duffy Group)的資深合夥人喬伊‧杜飛(Joe Duffy)說道。「他和吧台的酒保聊天,正巧酒保的叔叔在一家電腦公司上班,正在應徵系統分析師。一個星期之內,他就轉換了新東家。」


擔任志工也是建立人脈的有效管道之一,只要時間允許,可以到相關的非營利組織或是協會義務幫忙,例如,如果你的專長在財務領域,可以義務擔任公益組織的會計。不僅可以建立自己的人脈,更可以展現自己的專業能力。
如果你不幸失業了,一時之間也找不到穩當的工作,其實可考慮臨時性的工作。這時候你不應限制太多,只要有任何的工作機會,就應該多多嘗試。茱蒂‧蘿絲瑪琳就曾輔導過一個案例,他在一家大型企業擔任財務副總,被公司裁員後3個月,他接受了一份臨時工作,為企業主管擔任機場接送的司機。「有一次他的乘客正好是一家位在紐約市郊的工程公司的老闆,沒想到對方主動邀請他擔任公司的財務經理。」茱蒂‧蘿絲瑪琳說道。

原則8.保持輕鬆,主動開啟對話

在任何的場合,主動找機會和人談話,不要只是站在角落等著別人來找你。如果你看到有幾個人圍在一起談論,你可以站在這群人的周圍,必定會有人注意到你,邀請你加入。

當然,你必須事先想好一些適合談話的主題。《公關高手》(The Secrets of Savvy Networking)作者蘇珊‧蘿安(Susan RoAne)建議,參加任何社交活動之前,一定要瞭解活動的目的與內容。出發前想想最近有哪些熱門的話題,適合作為開場白。千萬要避免容易引起爭議或是敏感的話題,例如政治、宗教、性別

、年齡等。
和對方談話時,眼睛不要四處張望,更不要和每一位經過的人打招呼或是不時看著手錶。即使這段對話對你來說可能沒有任何幫助,還是必須全神貫注,不要讓對方有不好的印象。

此外,如果你表現太過緊張或是嚴肅,只會讓對方感到不自在,自然無法繼續話題,甚至因此而喪失繼續往來的機會。不要給自己太多的壓力,一定要認識哪些人或是達到哪些目的。到了現場,保持輕鬆的態度,享受當時的氣氛。

另一方面,懂得何時該結束對話也是很重要的,你不可能一整晚只與某個人談話。這也需要一點小技巧,也許是10分鐘之後,你可以說:「我知道你還要認識其他的人,就不打擾你了。」或是:「抱歉,待會我和另一位客戶有約,必須先走一步。」

《職場處處有貴人》(The Networking Survival Guide)作者黛安‧達林(Diane Darling)特別提醒,千萬不要說「我要去一下洗手間」,這樣反而會讓對方覺得你只是在找藉口迴避。

最後記住一點,結束任何對話之前,一定要和對方交換名片。

原則9.懂得聆聽,提供協助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必須是互惠的,雙方相互分享各自的想法與資訊。你應該要主動找機會幫助別人。也許你個人無法解決對方的問題,但是你可以利用自己的人脈,向對方介紹其他人來解決問題。
「注意聆聽對方要說的話,找出他們可能需要幫忙的地方。也許你可以幫助他們,或是引介其他人,」位於舊金山的人脈關係公司BNI的創辦人伊凡‧米斯尼爾(Ivan R. Misner)說道。

不論這個人對你是否有實際的幫助,重要的原則是與人保持聯繫。「建立人脈其實和朋友關係是一樣的,」唐娜‧費雪提到。「你必須像對待朋友一樣,以尊重而親切的態度對待人脈關係中的每一個人。」不要期望對方一定要對你的幫助給予回饋。

原則10.隨身攜帶名片

名片是建立人脈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可別小看這張小小的名片,當中包含了許多有用的資訊:你是誰?在哪工作?你的職務是什麼?你的聯絡方式?簡單的說,名片就等於是你個人的行銷檔案。

黛安‧達林建議,不要走向一個人,就立刻遞出名片,應該是在簡短的交談之後,再遞出名片。當然,如果是參加會議或是商業會面,應該在一開始時就遞出名片。

最好隨身攜帶兩個名片盒,一個裝自己的名片,另一個則用來裝收

到的名片。這樣可以避免混淆,以免當你要遞出名片給對方時,卻拿出別人名片的尷尬場面。
如果你是個人工作者,記得要為自己設計獨特的名片,包括版面設計、紙張、印刷品質的一定要突顯自己的特色,吸引對方的注意。千萬不要自己用雷射或噴墨印表機製作名片,最好還是花一點錢交給專業印刷廠製作。

名片的管理也很重要,除了利用名片本存放紙本名片,最好將所有名片的資料輸入電腦中,可以利用名片掃描軟體加快速度。不論是名片本或是電腦資料庫,都必須依據自己的需要分門別類,方便日後的搜尋。

原則11.不要放過任何的機會

即使是在街上碰到的陌生人,都有可能成為你事業生涯的貴人。心理學家與顧問詹姆斯‧歐康尼爾(James O'Connell)就曾遇到一個案例。這位客戶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在一家非營利組織擔任財務長。有一天正要走出地鐵站時,遇到了一位牧師。兩個人於是聊了起來,對方告訴他是長老教會的牧師,並遞出名片,在背面寫上一些聯絡人的名字。這位財務長便透過這份名單找到了新的工作。「試著和任何人說話,即使對方可能不是你心裡所想的人,」詹姆斯‧歐康尼爾說道。

原則12.建立人脈是持續的過程


許多人以為建立人脈就是四處蒐集名片,然後一一打電話向對方求一份工作。建立人際關係不等同於求職,求職只是其中一個目的而已。人際關係的建立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也許這些人無法立即介紹工作機會給你,但是保持聯絡就有機會。

經過第一次的接觸之後,記得利用電話或是電子郵件表達你的感謝,也可以寫一張謝卡給對方。感謝的同時,也要讓對方瞭解你會持續保持聯絡。

後續的聯繫目的主要是讓對方瞭解你的最新狀況,並取得最新的資訊。「如果你真的重視建立人脈,你會隨時隨地找尋機會,而不是只有在特定時候或是緊急的時候才想到,」蘇珊‧蘿安說道。重要的是建立長久的互惠關係,而非為了特定的目的而進行。

青蛙公主





> 青蛙公主
>> >
>> > 小王走在路上,看到一隻青蛙,
>> >
>> > 忽然青蛙開口說:『先生,請吻我,我會變成公主,我會給你一個熱
>> > 吻。』
>> >
>> > 小王停下來,把青蛙撿起來放入口袋,然後繼續走。
>> >
>> > 青蛙又說:『請快吻我,我願意跟你在一起一天,隨便你要做甚麼都可
>> > 以。』
>> >
>> > 小王把青蛙由口袋拿出來,看了一下,笑一笑,又放回口袋繼續走。
>> >
>> > 過一會,青蛙又說:『好了,好了,我願意跟你在一起一個禮
>> > 拜,請快吻我。』
>> >
>> > 小王又把青蛙由口袋拿出來,看了一下,笑一笑,又放回口袋
>> > 繼續走。
>> >
>> > 青蛙又說:『怎麼回事,一個禮拜還不夠嗎?你要多久?
>> > 小王把青蛙拿出來,說:
>> >
>> > 『我是一個新竹科學園區的工程師,沒有時間跟女人鬼混,
>> >
>> > 但是有一隻會說話的青蛙,好酷。』

定義自己的驕傲


定義自己的驕傲


定義自己的驕傲《中國鋼鐵董事長王鍾渝》

每一?H的價值觀,什麼叫做有成就、有成功?是由每一個人自己去思考,自己去下定義。
< BR>我要講一些小故事,這些小故事對我個人有很多啟發。

二十四年前公司派我到?w國,跟機械廠商談一些事情。那時候我第一次到德國,到了杜賽多夫這個城市,德國公司?F一個穿著筆挺的司機,開了一部賓士二八○來機場接我。從機場走高速公路到公司還要?|○分鐘車程,上了高速公路,司機回頭跟我說,「先生,今天我這一部車子是新車,所以?琱ㄞ銃}很快。」結果我一看他的儀表板,一百四十公里的速度,他還告訴我不夠快,我不?D怎麼回應。他還說他明年就要退休,而且非常驕傲地跟我講,他從二十二歲開始就當司?A他開車開了三十一年,沒有被警察抓過一次違規。他非常會保養車子,這是他第四部賓?h,這一生他只汰換了三部車。他非常驕傲,覺得自己是一個非常棒的司機。

我當?吇奶F很感動,一個五十三歲的人,當了一輩子的司機,還是兢兢業業,甚至非常驕傲。所?H每一個人的生命裡面,什麼叫成就、什麼叫成功?什麼事情讓你自己非常驕傲?那位司機?芛P染了我,我也對他肅然起敬。

老技工的故事

第二件事情,是三年後我們到日本去參觀一家機械廠,叫小倉機械廠。我看到一?茪擖誚悝牏u,大概快六十歲了,他非常認真,我想為什麼這個老先生比其他年輕人還認真?A就多站了一下,看了一下。這個老先生跟我講:「一般車床工要車四次才能車出那個形狀?A我有本事三次車出來,而且車出來的葉片精度,跟人家車四次的效果一樣。」他覺得很了?o,下個月他就退休了,「不過你放心,你中鋼買的這台機器,我一定把他車完了才退休?C

這件事也讓我非常感動,如果是一個中國人的技工,他第一個觀念是:我的技?N比別人好,我應該升領班,如果領班不是我,就是主管不公。一個技工技術很精進,不見?o會管理,不見得是好領班。你能把技術做得很棒,那也是成功啊,為什麼一定當主管才成?\呢?可能那個技術好的人去當領班,做得很不成功,管人管不動,最後弄得自己很痛苦。< BR>
這兩個故事,就是說人生從年輕到成長,我們要給自己下一個什麼樣成功的定義?< BR>
將來我要用什麼樣的標準,來衡量我的價值?
不要被主流價值框住,我要建議?U位,不要被社會的價值,不管是主流還是非主流,來限定了你的框框。因為只有自己最了?悁菑v、最能夠掌握自己。


兩 個 和 尚





                
有二個和尚住在隔壁;所謂隔壁是:隔壁那座山
他們分別在相鄰的二座山上的廟裡
這二座山之間有一條溪
於是這二個和尚,每天都會在同一時間下山去溪邊挑水
久而久之,他們便成為妤朋友了
就這樣,時間在每天挑水中,不知不覺己經過了五年

突然有一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沒有下山挑水
右邊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過頭了。」便不以為意
哪知第二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還是沒有下山挑水
第三天也一樣
過了一個星期,還是一樣
直到過了一個月,右邊那座山的和尚,終於受不了了。
他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過去拜訪他,
看看能幫上什麼忙。」

於是他便爬上了左邊這座山
去探望他的老朋友
等他到達左邊這座山的廟
看到他的老友之後,大吃一驚
因為他的老友,正在廟前打太極拳
一點也不像一個月沒喝水的人

他妤奇地問:「你巳經一個月,沒有下山挑水了
難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嗎?

左邊這座山的和尚說:「來來來,我帶你去看。」
於是,他帶著右邊那座山的和尚走到廟的後院
指著一口井說:「這五年來,我每天做完功課後,
都會抽空挖這口井。即使有時很忙,能挖多少就算多少。
如今,終於讓我挖出井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
我可以有更多時間,練我喜歡的太極拳。」
    

我們在工作領域上,即使薪水、股票拿的再多,那是挑水;

而卻忘記把握下班後的時間,挖一口屬於自己的井
培養自己另一方面的實力;

未來當您年紀大了,體力拼不過年輕人了,
您還是有水喝,
而且還要喝得很悠閒喔



謹以這篇好文章分享給我的好朋友

找工作不如養工作




找工作不如養工作
20042 CHEERS雜誌

文—劉鳳珍、盧智芳

誰都不能保證自己不會換工作。若不幸碰到公司縮編、裁員,你更不得不另謀高就。不過,如果事到臨頭才手忙
腳亂的找工作,可想而知,你能立刻找到滿意的工作機率勢必偏低。
生涯規劃中的新觀念是,不論你是不是要立刻換工作,都應該時時做著「養工作」的準備,以備不時之需。至
於,什麼是「養工作」?怎麼「養工作」?與「養工作」息息相關的「PIE」又是什麼?本系列報導將仔細為你
分析。

65年次、成功大學化學研究所畢業的張智民(化名),去年5月辭了旺宏電子製程工程師的工作後,他的履歷表
一下子「熱鬧」了起來。

離開旺宏後,他到苗栗竹南的光電公司悠景工作五個多月,因為工作內容不符期望,加上家庭因素,他返鄉重新
鎖定台南科學園區附近的光電廠。不到1個月,就找到台灣凸版的品管工程師工作,但是才待了一個月他就辭職
了。緊接著他又在元月2日到另一家光電大廠瀚宇彩晶開始他的新工作。

從悠景、台灣凸版到瀚宇彩晶,張智民在短短半年內,在工作選擇上大膽操作,充分反應當前回春的人力需求效
應。尤其在IT產業中,半導體與光電大廠之間的搶人大戰,從去年年中SARS過後,就一路火熱延燒到今年。光
台積電一家的徵才規模就達3千人之譜,光電兩大龍頭奇美與友達加起來的人力需求也有4千多人的規模。

其他產業復甦的力道,似乎也漸趨明朗化。根據主計處統計,去年11月份4.71%的失業率,不僅創下近兩年新
低,去年企業人力過剩的狀況也從18%降至13%。

工作機會回春,讓許多蠢蠢欲動的上班族,在蟄伏兩年多後,對「轉換」新工作,確實增添不少信心。

但是,對有3年工作經驗的張智民來說,他清楚自覺到,這半年不斷跳槽的過程,「真的很累!」

因為每一個工作都需要時間適應,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每跳一次就是一次耗損。而且對個人的履歷記錄來說,張
智民也不覺得光彩:「以後我大概不會把台灣凸版一個月的資歷寫進去。」雖然找工作易如反掌,但是在企業主
眼中與個人生涯記錄上,他卻擔心工作週期過短,一旦被貼上「判斷力不佳」的嫌疑犯標籤,就很難翻身。

別讓履歷成為「警世錄」
薄薄一張A4履歷表,不僅反應一個人在就業市場的價值與跳槽功力;另一方面,對許多專業經理人來說,每當審
視別人的履歷表時,彷彿也像在翻閱一張張「警世錄」。

去年底,因為景氣回春,台新銀行轉投資的購物網站康迅數位整合公司展開一波較大規模的徵才活動,副總經理
張祥佑收到一封來自相當知名百貨公司總經理特助的履歷。年近40的歲數,加上不錯的國外學歷,按理應是歷練
過世面的人物,但張祥佑好奇,為何他會「低就」來應徵一個僅需六、七年資歷的工作?

他的太太在花旗銀行信用卡部門擔任協理,也曾經需要應徵一位副理人選,卻收到一家頗有名氣的清潔用品公司
總經理,寄來用B4稿紙書寫工整的履歷表。時間感與專業背景上的強烈落差,張祥佑感嘆:「看到了,你真的會
害怕!」

找工作不如養工作
人來人去的就業市場裡,永遠不愁沒有工作機會,但是總有人每次轉換時,水到渠成、升遷機會不斷上門,有些
人卻只能臨到轉換前,才到處遍撒履歷、兩眼茫然;明明是專業能力不相上下的兩人,但為何最後在職場的際
遇,卻有如天壤之別?

關鍵差異,就在平日每個人對工作「耕耘」的認知與方法。

根據美國科曼管理顧問公司(Coleman Management Consultant, CMC)的研究,在職場中一個人成功的
關鍵有三大要素:PIE,亦即專業表現(performance)、個人形象(image)、能見度(exposure)。

若以「影響力」來看,三者所佔的比重,依序是為10%、30%與60%,其中以能見度的影響最顯著。(見第55
頁)

許多人在工作上,以為只要擁有一技之長的專業就可行走江湖,然而在科曼公司的研究中卻直指:「專業只是職
場競爭的入場券。」因為在專業愈趨細密的分工下,「沒有人是不可取代的」。

相形下,透過專業所反射出的個人「形象」,以及是否能將自己的形象傳遞到正確的人際脈絡中(即能見度)、
讓人知曉,進而牽引出新的工作機會,往往才是決定一個人職場長期發展勝負的最大推力。

因此,愈是職場經驗豐富的管理者,對於「個人形象」與「能見度」的影響力,愈是有深刻的體會,因為那才是
決定上車後能否取得「座位」的最後關鍵。

奇異台灣分公司內部的女性組織(GEWN, GE Womens Network)在協助有潛力的優秀員工做生涯規劃時,
便以PIE的概念來提醒女性主管,除了專業表現外,在以男性為主的商業文化裡,更不能忽略長期經營能見度或
人脈的重要性。

因此,當「專業能力」只是職場競爭的入門票時,個人對自我生涯的認知態度也必須重新做更大格局的調整。

38歲,神腦國際寬頻事業群特別助理李宏毅有一張很亮眼的履歷表。他待過勤業會計師事務所、參與過聚隆上市
前的財務籌備工作、也待過安侯建業企管顧問公司,為企業做流程診斷,長期聚焦在財會領域上的專業,讓他每
次轉職都頗為順利,但是最後的臨門一腳,卻多是靠上下游的同業口碑或同學推薦。

當神腦通過上市審議後,需要一位懂得財務與企業運作流程的對外聯繫窗口,擁有豐富實戰經驗的李宏毅,便是
在同學的推薦下,順利取得這個新「座位」。

用工作(job)串起生涯(career
對個人選擇而言,雖然「專業」的影響力不是最關鍵,但是經營時卻最需要邏輯與方法。

「工作一段時間後,你的每一個工作之間,都要能說得出邏輯關聯,你的下一步才有可能浮出檯面,」一家知名
工程顧問公司的人資主管以多年經驗指出,懂得「養」工作的人,在轉換過程中,是用不同「工作」來串起專業
「生涯」,前者只是手段,後者才是目的。當專業的拼圖拼的愈完整時,個人差異性才有凸顯的機會。李宏毅從
後端的財務稽核走到前端的財務規劃,便是讓他在被推薦時,更具說服力的關鍵。

福特汽車營銷處行銷部處長李應生,也是以「拼圖哲學」作為養工作的指導原則。

從研究、製造現場、採購到產品企劃,到福特汽車之前,他在通用與中華汽車一步步拼出自己在這個產業所需的
能力與格局。在整個汽車業高階主管大多傾向由內部基層培養起的文化裡,他是少數打破門戶之見且升遷順利的
人。

「當你歷練愈完整,提出的意見夠專業,人家愈挑戰不了你時,你的影響力就開始往上爬了,升遷只是遲早的
事,」李應生指出用心經營專業後,對個人形象所帶來的加分效果。

經營你的領袖企圖
形象好,能贏得的信賴空間往往愈大。

在科曼顧問公司的研究報告裡指出,個人形象代表一個人在市場裡的口碑與影響力,除了專業所傳遞出的訊息
外,還包括許多無形的要件,如做事風格、談吐、乃至衣著等。

當個人在職場中傳遞出的形象愈正面、愈深刻,引發別人注意與探詢的程度,自然相對較高。

在技術導向、人才濟濟的台灣IT產業裡,昇陽電腦台灣區行銷總監洪志鵬的背景並不顯得特別突出,但他與多數
IT人最大的差異是,他善用「會寫文章」的個人形象打破人際界線,進而對生涯發展產生極大推力。

由於洪志鵬文筆不錯,當兵期間還翻譯過電影劇本《午夜鐘聲》,因此5年前從技術工程師轉到教育訓練部門,
負責JAVA技術的業務推廣,他立刻聯想透過寫作來讓市場認識他這個「業務生手」。於是,他在PChome網站上
推出JAVA週報,主題從技術分享、社會脈動到職場觀察,由於內容俏皮辛辣,即使非技術背景的人也受吸引,
在很短時間內訂閱人數就高達7萬人,文章還被集結出版。

人潮效應不僅提高他在市場的能見度,對他的業務推廣無異如虎添翼。碰到第一次拜訪的客戶,他會先「以文會
客」,將自己的文章轉寄給對方分享,「如果他也贊同我的觀點,就好談很多。」他說像台積電與聯電兩大客
戶,便是透過引人好奇的形象傳遞策略搶攻下來。

在他的「文字戰術」下,昇陽的JAVA技術逐漸在台灣推廣開來,教育訓練部門的業績也由零衝到一年一億多的
規模。洪志鵬在個人生涯階梯上,自此跨出大步,由副理升到部門總經理(country manager),去年9月又
被拔擢到現任職務。

在個人形象策略中,另一項最重要的「領袖企圖」,也需要經營。

去年洪志鵬被拔擢為行銷總監之前,昇陽已透過管道到市場挖人,但他還是舉手向主管表明競爭意願,因為過去
的紀錄,他對自己有起碼的信心,「而且當你主動告知,別人在做決策時也比較簡單。」憑藉著過去工作給人的
信賴感與向上的企圖心,他順利取得一個可擴大歷練的新職務。

拎著履歷面試的勇氣不再
許多在職場工作超過5年以上的人,逐漸都能警覺到,拎著履歷表四處去面試的機會與勇氣,會隨著年齡增長而
遞減。

幾次轉換工作都是靠朋友或上司幫忙的張祥佑一針見血地道出許多人的心聲:「年紀愈大,自己去投履歷,愈會
覺得尷尬,感覺像矮人家一截、被人品頭論足似的。」

因此,「人脈」之所以影響力巨大,在科曼顧問公司的研究中高達60%,便在於它可以避免個人價值在人力市場
中,處於被人「待價而沽」的尷尬劣勢,提高個人做選擇的決定權。

美國《富比士》雜誌(Forbes)的一項調查也顯示,在「成功」找到工作的受訪者中,高達75%是透過「人
脈」找到工作。因此許多職場際遇走的愈順利,對於「人脈」的威力,體會更深。

美商比爾亞系統台灣分公司(BEA)總經理黃柏崑,在台灣軟體界14年,從IBMCandle(電子商務軟體公
司,已撤出台灣市場)到比爾亞,兩次轉換工作,都是人脈把他拉到機會身旁。

另一方面,面試他的外國主管,也是基於他在電子商務軟體市場的人脈廣闊、能見度高而重用他。

IBM時,黃柏崑只負責保險業客戶,到Candle時,客戶群立刻由保險業擴大到其他行業,光銀行業客戶他就
認識超過三分之二以上。這帶給他很大的工作自信:「轉換到這個工作後,我就比較知道,以後要待在IT產業已
經不用怕了!」

後來他有一年離開軟體業出去創業,當決定回來時,因為過去經營客戶人脈廣闊的關係,在朋友的介紹下,他馬
上又接下比爾亞系統台灣分公司總經理位子,舞台反而往上躍升,不因創業的一年而停滯發展。過去經營的客
戶,也在第一年就反應到他的業績上。

用科技廣結人脈的經營術
在經營人脈的策略上,發達的網路工具,往往是很大的幫手與加速器。

曾任新浪網擔任電子商務經理的楊舜仁,便以一套獨特的網路人脈管理哲學,為自己開創意想不到的轉業機會,
成立「數位知識管理研究中心」,並且是工研院、新竹科學園區企業競相邀約的熱門講師。

對於業務往來的名片,他自己設定關鍵字與檢索系統,請打字行打字,再匯入LOTUS NOTESOUTLOOK系統,
幾年下來,他的人脈資料庫已累積了15,800個名單,每三個月他還會修正、維持資料庫的正確性。

不僅如此,他還定期每兩週發送一次「數位趨勢電子報」,與朋友分享他對趨勢的一些觀察。一開始他的目的性
並不強,楊舜仁覺得:「純粹是廣結善緣。」但隨著累積過程中幾次意想不到的經驗,他才發現自己無心插柳所
發展出的人脈管理系統,已開始對他的工作產生無形的影響。

有一次他計畫去上海3天,結果信件一發出,立刻有20幾人回覆他,可以跟他在上海碰面,「後來原本3天的行
程,7天都不夠用,」他說。

另一次經驗是,他把閱讀《大象與跳蚤》一書的心得發送出去,意外被轉寄到文化評論人蔡詩萍手裡,於是便邀
他上節目和廣告界名人孫大偉對談。

當類似的經驗愈來愈多時,他乾脆轉行當起SOHO族,將自己的知識管理系統與人分享。然而,楊舜仁卻很清楚
人脈經營的原則是「需要用心,但絕不能目的性很強」,如此才能長久維繫雙方關係,最忌諱的就是讓人覺得你
像是見獵心喜、只做短期關係的「生意人」。事實上,當楊舜仁以網路作為他維繫人脈關係的平台時,他也讓自
己成為其他所有人的「訊息傳遞平台」,不僅定期分享知識,也讓所有人因為他而有交流互動的機會。「只要你
定期維持最基本的互動,就不會錯過可能成為好朋友的人,」這是楊舜仁最大的心得。

請「獵人」幫你蒐集市場情報
此外,對中高階經理人而言,運用獵人頭公司的槓桿,也是提高個人在市場曝光的方法之一。

獵人頭公司需要「賣相好」的候選人經營業務,平日為了維繫關係,獵人頭公司常會不定期主動提供市場人事異
動、產業競爭活動的消息給候選人(賣方)和企業(買方),對中高階經理人來說,不管有沒有轉職意願,掌握
市場消息也是經營個人生涯時不可忽視的參考指標。

經緯智庫公司總經理許書揚觀察,一般以外商公司、業務背景出身、職務較高、且年紀將近40的求職者,在運用
獵人頭公司的態度上最為積極。有些人即使短期沒有轉職計畫,也會主動定期更新個人資料,或私底下安排聯
誼、球敘,增強獵人頭公司對自己的熟悉度。若一旦有需要時,第一次被「打擊出去」的機率也相對較高。

埋頭苦幹的時代已經過去
事實上,在現今以知識為主體的競爭環境裡,個人在工作中的際遇,不必然是等待別人決定命運的角色,等著媳
婦熬成婆的期待,早已不切實際。

「現在不是埋頭苦幹,而是要抬頭苦幹的時代,」友達光電總經理陳炫彬表示。

UPS(優比速)總經理蔡永瓏,在UPS13年,但崛起的速度比同儕快一倍,關鍵也在於他的抬頭哲學。

在美國工作期間,他常要接待或拜訪亞洲地區的商會或企業,每一次接觸後,不管是交換的名片或是後續的書信
往來,蔡永瓏都會主動拷貝一份供他的主管參考,「代表我會主動與客戶持續保持關係,也反映我對亞洲市場的
瞭解程度。」

如果到客戶公司做簡報,蔡永瓏也會主動要求主管前往,「不管是不是用英文,至少在現場主管可以看到我和客
戶互動的情形。」

比爾亞系統總經理黃柏崑也很正面的指出:「每個人都要去盤算,在工作上要適度曝光自己。」

他曾經為了拓展客戶,在市場上規劃一系列行銷活動,當時公司認為市場明確並不需如此,然而對黃柏崑個人拓
展業務而言,這個動作一方面提高他在市場的曝光度,另一方面他在3年內創下700%的業績成長率也有目共
睹,「有時無傷大雅,卻可創造個人與公司雙贏的事,就該主動一點,」他說。

因此,除非每個人在工作上都能碰到伯樂、明君,否則埋頭苦幹等於消極地將自己的生涯交到別人手裡。

因此除了專業(P)外,想一想,你的IE指數能量,是不是能讓你的生涯,在未來有更大的轉換馬力?
找工作不如養工作
20042 CHEERS雜誌

::: 別當男孩 ::: ‧王文華‧


::: 別當男孩 ::: ‧王文華‧
最近很喜歡的一部電影,是休葛蘭演的「非關男孩」。

「非關男孩」的原著作者尼克宏比最會描寫長不大的男人的心態。

在他前一部小說「失戀排行榜」改編的電影中,

約翰庫薩克(娃娃臉的中年男人)飾演一個迷戀搖滾樂的唱片行老闆,

三十多歲還沒結婚,對現實生活中每一段感情,都用一首流行歌曲來詮釋。

你不知道是那些歌恰巧反應了他的愛情,還是他為了「實踐」那些歌而去談戀愛。

這種本末倒置、分不清現實和流行文化的毛病,是所有長不大的男人的特徵。


在「非關男孩」中,休葛蘭也是一名三十八歲、家境富裕、遊手好閒的男子。

為了泡單親媽媽,他竟然假裝自己是單親爸爸,

編出一段悲慘故事,混進單親父母的聚會中。

然後他輾轉認識了一位媽媽和她的十二歲的小孩,並和小孩成了忘年之交。

在他和小孩的互動中,我們分不出誰比較幼稚。

英文片名「About a Boy」指的倒底是休葛蘭或那個小孩,誰也不知道。


在愛情中,「男孩」特質是迷人的。

三十幾歲的男人或女人,若還一張娃娃臉,笑時有酒窩出現,

頭髮像約翰庫薩克一樣長,講起話來像休葛蘭一樣結巴,

我們會立刻為他傾倒,「他好有童趣!」「他真有赤子之心!」「他好真喔!」。

畢竟,大部份的人在愛情中都過度早熟,

三十歲不到就戰遍沙場,第一次上床毫不緊張。

分手後難過兩天,好像只是著了涼。

我們玩多了愛情遊戲,自然懷念起高中的純聯誼。

我們看多了矇矓月光,當然喜歡曬一曬早晨的太陽。


但在職場中,「男孩」特質卻是很可怕的。

你轉頭看看,你的座位背後或名片簿裏有多少個「男孩」?

他們或許是男、是女,或許年輕、或許上了年紀,或許,就是我們自己!

我們這些男孩的共同特質是:意氣用事、好勇鬥狠、食言而肥、不負責任……

這些特質也許讓一個情人很「man」,卻會讓一名員工很「lame」。


仔細觀察,其實不管在公司哪一個階層,我們每天都在展示這些男孩特質:

看不順眼某個同事,繞路以避免跟他打交道。

在廁所說同事壞話,甚至講到別人私生活很差。

答應要回電不回,該快遞給別人的東西拖了三天。

講電話失去耐心,打斷別人的話。

覺得別人的看法荒謬,不理性辯論只在一旁冷笑。

最後依別人的方法做事,卻偏偏要不情願地說:「這樣你高興了吧?」


偶爾,我們還會敲桌甩椅,開會時打架哭泣。

這些應該發生在小學的行為,還會在大企業內上映。

很多經理人不是在領導、啟發,

他們像爸爸,對待員工像在管小孩,有一套嚴格的家法:

打卡、監視、請病假要扣薪水、員工福利卻遊走勞基法邊緣。

這樣的員工,當然也長不大。

他們的工作成果,自然也只有兒童水準,不登大雅之堂。


上面這些事我都幹過,也都深深後悔。

我看著鏡子,知道自己已經三十幾歲,行為舉止,有時卻像個小烏龜。

工作近十年,我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是:

做一個上班族,最致命的缺點不是不聰明或沒能力,而是不專業。

而專業,當然是跟「男孩特質」格格不入的。


「專業」是在適當的場合、以適合自己身份的態度和方式,做適當的事。

這說來簡單,但失控的可能是百分之百。我當然反對把「專業」帶到下班生活。

過度的「適當」會讓一個人呆板僵硬,十分得體,卻毫無感情。

像一顆乾掉的橘子,形狀一樣,吃起來卻像口香糖。

不過在工作場合,我覺得每一個人都可以再「老」一點,

減少情緒、三思後行,像老人般心平氣和、可以預期。


在「非關男孩」中,休葛蘭有句話完美地補捉了他的男孩心態。

他說:「人生就像一齣電視劇。

而我的這齣電視劇,是由我一人獨擔大任,而不是由很多角色戲份均分。」


職場,卻是一個戲份平均分配,大家一起演出的舞台。

我們不是在唱獨角戲,所以在關鍵時刻,千萬別當男孩。


◎刊載於《Cheers》雜誌 2002 11 月號 專欄「快樂工作人」

我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