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慶給年輕人的8堂課】
第一堂課 追根究柢
也就是對問題不追究到水落石出,絕不罷休的態度。
第二堂課 務本精神
凡事只求根本,不問結果;事事追求點點滴滴的合理化。
第三堂課 瘦鵝理論
學習瘦鵝忍飢耐餓,用刻苦耐勞的精神面對困境, 並以堅毅態度等待機會的到來。
第四堂課 基層做起
除了必須腳踏實地,按部就班,從基層做起之外;還必須選定目標,咬住不放,全力以赴。
第五堂課 實力主義
學歷不等於實力,只有從實務經驗才能培養堅強的實力。實務經驗愈豐富,成功的機會就愈大。
第六堂課 切身感
企業的管理制度若能造成員工的切身感,員工的潛能可以發揮到十成以上。
第七堂課 價廉物美
只有建立在價廉物美的基礎上,企業才能夠蓬勃發展。因此,王永慶堅持供應價廉物美的原料給下游客戶。
第八堂課 客戶至上
買賣雙方唇齒相依,懂得給客戶利益,才能取得自己的最大利益。
星期五, 7月 27, 2012
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 (BMC)
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 (BMC)
它藉由各別的界面來管理整個系統,如系統狀態偵測及事件過濾、電源管理、記錄事件發生時間及系統回復控制,並且透過網路或序列埠來告知管理人員,另外,它提供了IPMB的匯流排來和外部的管理控制器互相溝通。
通常一個基本的BMC它所提供的界面有以下幾種:
I2C/IPMB界面:一個BMC通常會有幾組的I2C來和週邊的Sensor、SEEPROM溝通,用以讀取系統偵測值及記錄相關資料,另外也可外接一些GPIO控制器來擴充系統的偵測功能。IPMB則是必須存在的一組界面,用來和外部控制單位溝通。
系統界面:這組界面用以提供和系統上的CPU溝通的管道,目前主要以LPC界面為主,系統上的CPU可利用固定的傳輸協定來對BMC下達IPMI命令。另外,一些BMC的設計廠商也提供了PCI的界面來讓CPU下達命令(必須依據BMC的規格來決定)。
Serial/Modem界面:在1.5的規格上定義了Serial/Modem的界面來讓管理者直接從序列埠或是從Modem機器來接收IPMI訊息。它主要有三種連接模式:Basic、PPP及Terminal,三者即可讓管理者藉由文字模式來解譯IPMI平台上的狀態或簡單地下達IPMI命令。
LAN界面:經由RMCP(Remote Management Control Protocol)的封包格式,BMC可經由LAN的界面來讓管理者接收傳送IPMI訊息。越來越多的應用軟體運用這個界面來使軟體和遠端的BMC溝通。另外,在圖一中我們知道BMC利用side-band的形式經由I2C/SMBUS界面來傳送IPMI訊息,部份的BMC設計中也已包含了部份的網路功能,用來減輕原先系統上的網路傳輸的負載。
另外,在IPMI 2.0的支援上,不同廠商所提供的BMC會以不同的形式來達到console redirection的功能,如新增一組硬體晶片或截取系統VGA的RGB訊號等。所以在設計一個IPMI平台時,必須要先確認所設計的平台究竟是要支援那種IPMI規格,並且有那些功能是需要特別的界面來達成,以便於另選額外的周邊控制元件來輔助。
它藉由各別的界面來管理整個系統,如系統狀態偵測及事件過濾、電源管理、記錄事件發生時間及系統回復控制,並且透過網路或序列埠來告知管理人員,另外,它提供了IPMB的匯流排來和外部的管理控制器互相溝通。
通常一個基本的BMC它所提供的界面有以下幾種:
I2C/IPMB界面:一個BMC通常會有幾組的I2C來和週邊的Sensor、SEEPROM溝通,用以讀取系統偵測值及記錄相關資料,另外也可外接一些GPIO控制器來擴充系統的偵測功能。IPMB則是必須存在的一組界面,用來和外部控制單位溝通。
系統界面:這組界面用以提供和系統上的CPU溝通的管道,目前主要以LPC界面為主,系統上的CPU可利用固定的傳輸協定來對BMC下達IPMI命令。另外,一些BMC的設計廠商也提供了PCI的界面來讓CPU下達命令(必須依據BMC的規格來決定)。
Serial/Modem界面:在1.5的規格上定義了Serial/Modem的界面來讓管理者直接從序列埠或是從Modem機器來接收IPMI訊息。它主要有三種連接模式:Basic、PPP及Terminal,三者即可讓管理者藉由文字模式來解譯IPMI平台上的狀態或簡單地下達IPMI命令。
LAN界面:經由RMCP(Remote Management Control Protocol)的封包格式,BMC可經由LAN的界面來讓管理者接收傳送IPMI訊息。越來越多的應用軟體運用這個界面來使軟體和遠端的BMC溝通。另外,在圖一中我們知道BMC利用side-band的形式經由I2C/SMBUS界面來傳送IPMI訊息,部份的BMC設計中也已包含了部份的網路功能,用來減輕原先系統上的網路傳輸的負載。
另外,在IPMI 2.0的支援上,不同廠商所提供的BMC會以不同的形式來達到console redirection的功能,如新增一組硬體晶片或截取系統VGA的RGB訊號等。所以在設計一個IPMI平台時,必須要先確認所設計的平台究竟是要支援那種IPMI規格,並且有那些功能是需要特別的界面來達成,以便於另選額外的周邊控制元件來輔助。
何謂IPMI
何謂IPMI
先來瞭解一下IPMI到底是什麼東西,IPMI = Intelligent Platform Management Interface,顧名思義,就是可以智慧型的來管理系統的一種標準,IPMI規格是在1998年由Intel、DELL、HP及NEC所共同提出的,它提供了一個可以跨平台的標準界面來監控系統內的一些狀況,如溫度、電壓、風扇等,並且可以藉由事件發送的形式來讓系統管理人員得知目前系統的狀況。
2001年IPMI從1.0版改版至1.5版,主要增加了LAN、Serial/Modem、PCI Management Bus等系統管理的溝通介面,以及提供了Alerting的功能。到了2004年在Intel的開發者論壇(IDF)上正式發表了IPMI 2.0的規格,為IT使用者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遠端伺服器主機畫面的監控(Console Redirection),並支援模組化刀鋒型伺服器(Blade Server)以及能夠向下相容IPMI 1.0及1.5的規格。
IPMI讓系統管理者能夠透過網路或者Serial的傳輸形式來監控系統上各種元件的健康狀況,如CPU的運作、風扇轉速、系統溫度及電壓等。管理者可以將要監控的部分,設定其感應的臨界值,在IPMI控制器感應不到正常狀況時,可以透過發email、送SNMP trap等來通知MIS人員處理問題。另外,藉由硬體及軟體的配合,IPMI增加了遠端管理及系統回復的功能,讓系統管理者可以在遠端得知系統目前是處於何種狀態,如關機、開機中、OS當機等,並且下達開機、關機和重新開機等命令。
輔助系統管理的好幫手
IPMI主要定義一般的規格部分,但在整個系統管理及實際的規劃上沒有去著墨。若單就IPMI這個點來看的話,其實可能會落於狹隘的觀點,於是在系統設計時,到最後出來的成品會發現,若我們只有管理一兩台系統時,內建的標準IPMI功能的確是系統管理者的好幫手,但是若到了大機房及跨平台的眾多系統呢?目前市場上眾多在提到IPMI的資料上均著重在解釋IPMI的規格及特色上,卻沒有去真正想到實際面上的應用。
先來瞭解一下IPMI到底是什麼東西,IPMI = Intelligent Platform Management Interface,顧名思義,就是可以智慧型的來管理系統的一種標準,IPMI規格是在1998年由Intel、DELL、HP及NEC所共同提出的,它提供了一個可以跨平台的標準界面來監控系統內的一些狀況,如溫度、電壓、風扇等,並且可以藉由事件發送的形式來讓系統管理人員得知目前系統的狀況。
2001年IPMI從1.0版改版至1.5版,主要增加了LAN、Serial/Modem、PCI Management Bus等系統管理的溝通介面,以及提供了Alerting的功能。到了2004年在Intel的開發者論壇(IDF)上正式發表了IPMI 2.0的規格,為IT使用者提供了更高的安全性,遠端伺服器主機畫面的監控(Console Redirection),並支援模組化刀鋒型伺服器(Blade Server)以及能夠向下相容IPMI 1.0及1.5的規格。
IPMI讓系統管理者能夠透過網路或者Serial的傳輸形式來監控系統上各種元件的健康狀況,如CPU的運作、風扇轉速、系統溫度及電壓等。管理者可以將要監控的部分,設定其感應的臨界值,在IPMI控制器感應不到正常狀況時,可以透過發email、送SNMP trap等來通知MIS人員處理問題。另外,藉由硬體及軟體的配合,IPMI增加了遠端管理及系統回復的功能,讓系統管理者可以在遠端得知系統目前是處於何種狀態,如關機、開機中、OS當機等,並且下達開機、關機和重新開機等命令。
輔助系統管理的好幫手
IPMI主要定義一般的規格部分,但在整個系統管理及實際的規劃上沒有去著墨。若單就IPMI這個點來看的話,其實可能會落於狹隘的觀點,於是在系統設計時,到最後出來的成品會發現,若我們只有管理一兩台系統時,內建的標準IPMI功能的確是系統管理者的好幫手,但是若到了大機房及跨平台的眾多系統呢?目前市場上眾多在提到IPMI的資料上均著重在解釋IPMI的規格及特色上,卻沒有去真正想到實際面上的應用。